新聞詳情新華網丨民族醫藥咋發展?看一家苗藥企業的探索之路 發布日期:2020-11-01 09:30:22瀏覽量:3783 新華網安順5月8日電(王坤朔) 清明前后的貴州安順,氤氳著霧氣。驅車行駛在蜿蜒的公路上,兩側奇秀的高山深谷中,數不清的草藥在默默生長。 “黔地無閑草,夜郎多靈藥”——這是流傳在黔貴大地上的一句俗語,也得益于得天獨厚的藥用植物資源,聚居在這片土地上的苗族,孕育出了苗醫苗藥。苗醫藥作為民族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面推進健康中國的當下,有哪些可挖掘的價值?民族醫藥作為傳統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如何更好地開發呢? 近日,新華網來到一家聚焦苗藥開發的醫藥企業——貴州百靈,看看這家全國最大的苗藥研制生產企業在20多年的實踐中,有哪些探索、發展民族醫藥的經驗和路徑。 貴州百靈企業集團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姜偉 特色苗藥,散落苗寨的文化遺產 作為全國四大中藥材產區之一的貴州,擁有4800多種中藥材,以苗藥為代表的民族醫藥極富特色。 “為啥貴州的苗藥發展得這么好?首先是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貴州天然植物種類居全國第二;此外,貴州眾多的苗族同胞在與疾病斗爭的過程中,通過口嘗身試,積累總結出了寶貴的醫療實踐。”貴州百靈企業集團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姜偉說。 苗醫藥是中國傳統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藥民族藥也是貴州省醫藥經濟的支柱產業。據《2018年貴州省中藥民族藥產業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貴州省中成藥工業總產值占全省醫藥工業總產值的78.8%。 1978年,改革開放大幕開啟,姜偉也正是在那一年參加高考,藥學專業畢業后,便一直從事中醫藥、民族藥方面的工作。作為貴州民族醫藥近40年發展的見證者,據姜偉介紹,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貴州省便意識到了苗藥特色之于貴州的重要意義,在全省范圍內組織了大規模的民族醫藥調研,在苗族民間廣泛收集苗醫理法方藥資料,為苗醫藥學的研究和繼承工作奠定基礎;90年代,苗藥研究進入黃金期,開發了一批苗藥制劑,同時產生了一批苗藥企業,貴州苗藥產業逐步形成規模。 截至目前,貴州共有100多家苗藥企業,154個民族藥(苗藥)成方制劑被收錄進入國家藥品標準,苗藥對貴州省的醫藥經濟發揮了重大作用。貴州百靈通過研發和購買的方式,掌握了17個苗藥獨家產品,位居全國第一。 中國民族醫藥學會相關專家認為,在苗醫藥產業化發展之路上,由于各種原因,苗醫藥的發展仍受到諸多制約,產業化發展安全性、科學性、可行性仍有待系統探究。 貴州百靈研發總監夏文表示,在《中醫藥法》中明確中醫藥包括少數民族醫藥,苗藥作為一種傳統醫學,其最顯著的一個特點就是來源于經驗。 “這與西醫理念與現代醫學的研究方式差別很大。包括苗藥在內的傳統醫學,有漫長的實際用藥經驗,已經在相當程度上驗證了藥方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夏文說,目前以西醫為主導的評價體系,也掣肘著民族醫藥的發展和普及,他認為,在注重苗藥實際應用的基礎上,應該加快苗藥的基礎研究,用世界“聽”得懂的語言來表達苗藥,傳播和發展民族醫藥。 古方新解,尋找重大疾病解決方案 苗族民間一直有“千年苗醫,萬年苗藥”之說,在苗族人民與病痛作斗爭的漫長歷史中,積累了解決重大疾病的驗方。 馬蹄金在貴州是十分常見的“路邊草”,卻是苗族民間治療肝炎的常用草藥,通過從中提取的抗病毒有效成分馬蹄金素,貴州百靈研發了用于治療乙肝的1.1類新藥“替芬泰”,目前已完成一期臨床試驗。“如果證實了馬蹄金提取出來的馬蹄金素能夠治療乙肝,相當于是屠呦呦發現青蒿素級別的重大發現。”姜偉說。 此外,在深山苗寨中,還藏著治療糖尿病的祖傳秘方。2013年,貴州百靈購買了用于治療糖尿病的“苗族楊家”秘方,在2014年命名為“糖寧通絡”以醫院制劑的形式推出,至今已有5年的臨床實踐。姜偉說,目前糖寧通絡覆蓋的地區是貴州和湖南的部分醫院,正在向全國調劑的方向努力,希望全國越來越多的醫院可以使用。糖寧通絡的新藥研發工作也在同步進行。 我國有1億多糖尿病患者,并發癥嚴重,疾病負擔沉重。糖寧通絡目前的科學試驗和臨床應用表明,其具有降糖效果,尤其對治療和阻斷糖尿病并發癥,對于糖足、糖網及糖尿病周圍神經性病變等方面有效。 “我們與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廣安門醫院、解放軍總醫院等研究機構和醫院都開展了合作,希望多方驗證糖寧通絡的有效性。從目前的結果來看還是很積極的。”姜偉介紹。 在姜偉看來,公司20多年來做了兩件非常重要的事:第一,挖掘苗方;第二,對苗方進行科學研究。“如果能在民族醫藥中發掘出解決重大疾病的解決方案,對人類的健康事業貢獻是巨大的,對于打造出我們國家醫藥界的民族品牌,也具有重大意義。像糖寧通絡這樣的治療方案,如果能進入諸如國家保密配方的行列,對企業的知識產權和自主創新積極性將會是很大的保護。”一談到糖尿病患者可以通過完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藥物免受病痛折磨,姜偉總是神情激動。 由藥到醫,探路互聯網+慢病管理 貴州山美水美,但也是全國脫貧攻堅任務最重的地區之一。貴州百靈總經理牛民是貴州省政協委員,長期關注民生話題。他說,作為貴州當地的龍頭藥企,貴州百靈在精準扶貧、產業扶貧、健康扶貧方面做了很多嘗試。 牛民介紹,圍繞“精準扶貧”主線,貴州百靈結合自身的主營業務,以中藥材產業扶貧為切入點,在貴州省內進行中藥材規范化推廣種植,運用“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合作模式,在貴州省內安順、黔東南、六盤水、畢節、黔西南、遵義等多個貧困地區建立起吉祥草、虎耳草、山銀花、白及等20多種藥材種植推廣基地20余萬畝,直接帶動農戶10萬余人,間接帶動農戶30萬人,人均每畝增收3000元/年,帶動當地農戶增收致富。 牛民說,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在貧困人口中是普遍現象。貴州百靈與貴州省衛生健康委等合作,建立貴州省糖尿病防控信息中心,已經為4萬余名糖尿病患者提供健康管理服務,減輕了患者的疾病痛苦和經濟負擔。 “現在,貴州糖尿病防控信息中心已經成為一個糖尿病管理服務平臺,對全省糖尿病患者進行更高效的管理與服務,并且探索建立出互聯網+慢病管理的‘貴州模式’。這也是我們由藥到醫的一個嘗試。”貴州百靈“苗醫藥一體化”項目總負責人駱敏介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