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雖已到,天氣依然很熱。人體津液缺乏,出汗多、失眠煩躁、口舌生瘡者、食欲差、體力消耗大、大便干結。身體機能可能還處在盛夏的過度消耗階段,心血管系統的負擔得不到緩解,但隨著暑氣的漸漸消散,人體通過自我調整,將夏天浮越于體表的陽氣逐漸收斂于體內,這一過程就容易產生疲憊、倦怠的感覺。飲食應以口味清淡為主,少食辛辣刺激之物,少熬夜以免損傷人體津液,多食潤肺養血的食物,以養護陰氣。還有可食酸味水果、枇杷、菠蘿等。
秋季陰虛上火,牙齦腫痛,口腔潰瘍,心煩失眠者可食用滋陰寧心,清熱解暑的寧心益壽膏。它由滋陰圣品龜甲膠為主原料,滋陰養血,能補充人體消耗的陰液,有效針對陰虛癥狀。
1分鐘學做寧心益壽膏
2、寧心養神
秋天,易導致人們情緒焦躁。可通過練習靜坐、閉目養神等方式來調節氣息、消除焦躁、養護心氣。
立秋后,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在起居上應做到“早睡早起”,這樣可以順應陽氣收斂,可使肺氣得以舒展。
4、適度運動
立秋后,運動量應由小到大,循序漸進??蛇x擇太極拳、瑜伽、八段錦、五禽戲等中醫養生操。不適合選擇運動量大的運動。
1、防秋燥
秋季,易出現呼吸系統、代謝系統失調的問題。氣燥傷肺,易發生咳嗽、氣喘、咽炎、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因此,秋季要潤燥、養陰、潤肺。
飲食上可食用阿膠、銀耳、百合、芝麻、核桃、甘蔗、牛奶等。
阿膠銀耳蓮子羹,補血潤肺,養顏。
2、防秋瓜傷脾胃
民諺“秋瓜壞肚”,是指立秋以后繼續生食大量瓜類水果,會助長濕邪,損傷脾陽,脾陽不振不能運化水濕,腹瀉、便溏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就隨之發生。
3、防積食
貼秋膘,稍有不慎就會飲食積滯,損傷脾胃,增加體重。
四縫穴是消宿食、化積滯的專屬穴。用大拇指掐按, 一般按10~20次效果顯著。